三一 諸比丘!有名為無想有情天,彼等諸天,若想生時,即從彼天歿。而某一有 情,從其天歿,生來此[地上],生此已,捨家而出家。捨家而出家已,彼從苦行、 精進、專修、不放逸、正憶念,心得三昧,心得三昧已,生起想念,更此以前不能 想念。彼如是言:「我及世界是無因生。所以者何?因以前我不存在,以前雖不存 在,今我轉變為有情。」
諸比丘,此即其第一主張。某無因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依此、根據此而說我 及世界是無因生。
三二 又有第二主張。無因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依何、根據何而言我及世界是無 因主耶?
諸比丘,今有某推論家、審察家。彼以自推論錘練而得,並審實尋思之理解, 而如是言:「我及世界是無因生。」
諸比丘,此即其第二主張。無因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依此、根據此而說我與世 界是無因生。
三三 諸比丘,此即無因論者之彼等沙門、婆羅門,根據此二種[主張]而說我與 世界是無因生。任何無因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說我與世界是無因生,皆以此二種 之根據,或此中任何之一,其他即無[根據]。
三四 諸比丘,如來知此:「如是執、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,將有如是生趣、有如 是之來生。」如來不僅知此,知比此更殊勝者,知而不執取。不執取故,得知內心 寂靜。諸比丘,如來如實知愛之集、滅、味著、過患及出離,無取而解脫。
諸比丘,此即甚深難見、難覺、寂靜微妙、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。唯智者所知 之諸法。此,如來自證知,現證已而開示[於世]。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,始為 真正之讚語。
三五 諸比丘!此等前際論者,持此前際論之彼等沙門、婆羅門,對於過去,以十 八種根據,主張種種之浮說。諸比丘!凡任何前際論者,持前際論之沙門、婆羅門, 對於過去,主張種種之浮說,皆根據此等十八種,或此中任何之一,其他即無[根 據]。
三六 諸比丘,如來知此:「如是執、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,將有如是生趣、有如 是之來生。」如來不僅知此,知比此更殊勝者。知而不執取,不執取故,得知內心 寂靜。諸比丘,如來如實知愛之集、滅、味著、過患及出離,無執取而解脫。
諸比丘,此即甚深難見、難覺、寂靜微妙,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。唯智者所知 之諸法。此,如來自證如、現證已而開示[於世]。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,始為 真正之讚語。」
三七 「諸比丘,有此等後際論者,持此後際論之沙門、婆羅門,彼等對於未來,由 四十四種根據,主張種種之浮說。彼等後際論者,持後際論之沙門、婆羅門,依何、 根據何而對於未來,依四十四種之根據,主張種種之浮說耶?
三八 諸比丘,有某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彼等以十六種之根據,說我死 後為有想。彼等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依何、根據何而對死後有想論,依 十六種根據,主張死後我為有想耶?
彼等對於我,主張:[一][我死後無病、有色、有想」,[二]「我死後無病、 有色、無想」,[三]「……亦非有色亦無色」,[四]「……非有色亦非無色]。[五] 「我死後為有邊」,[六]「……為無邊」,[七]「……亦有邊亦無邊」,[八]「……亦 非有邊亦非無邊」。[九]「……為一想者」,[一]「……為異想者」,[一一]「…… 為少想者」,[一二]「……為無量想者」。[一三]「我死後……為一向樂者」,[一四] 「……為一向苦者」,[一五]「……亦苦亦樂者」,[一六]「……非苦非樂者」。
三九 諸比丘!此即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以十六種之根據,說我死後為 有想。諸比丘,任何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、婆羅門,說我死後為有想,皆由此等十 六種之根據,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,其他即無[根據]。
四 諸比丘!如來知此:「如是執、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,將有如是生趣、有如是之來生。」如來不僅知此,知比此更殊勝者。知而不執取,不執取故,得知內心 寂靜。諸比丘,如來如實知愛之集、滅、味著、過患及出離,無執取而解脫。
諸比丘!此即甚深難見、難覺,寂靜微妙,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。唯智者所知 之諸法。此,如來自證知、現證已而開示[於世]。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,始為 真正之讚語。」